Big Week
对德国进行的战略轰炸行动最早开始时,根据不列颠空战的经验教训,英国皇家空军考虑到缺乏可靠的远程护航战斗机,因而放弃了大规模昼间空袭。
然而皇家空军采用的夜间轰炸虽能避免大量损失飞机,却因技术限制导致空袭效果大打折扣。尽管对于鲁尔工业区这类大型目标无论轰炸精度如何,都会导致非常严重损失,同时夜间对德国城镇的空袭还能够更好的起到有效的心理震慑,但终归比不了昼间轰炸的准确高效。
美国陆军航空兵的领导者认为,他们拥有的四引擎重装轰炸机可完全依靠自身火力突破德军战斗机和高射炮火的拦截,在组成密集编队的情况下,其自卫火力能确保大部分飞机安全返航。
另外,尽管美军装备的远程B-24、B-17轰炸机载弹量比起英军主力“兰开斯特”型轰炸机某些型号的最大载弹量略逊一筹,但美军认为凭借其新装备的秘密武器“诺顿”轰炸瞄准器能够达到非常高的精确度,从而抵消载弹量略少的小问题。
B-24“解放者”重型远程轰炸机。该机是美国二战期间产量最高的轰炸机,达到18482架。本图是该机量产型之一的D型。二战期间除美军外英国、法国也订购使用过该机。战后部分在中国使用的该机被作为剩余物资移交给国民政府,后者将其用于内战,先后有两架B-24在空军飞行员驾驶下加入。
B-24有大量衍生型号,用于不一样任务,包括反潜巡逻机、海上护航机、侦察机、运输机、专用燃料运输机(驼峰航线)、要员专机、训练机等。除产量外,在多用途这点上也超过比它名气更大的两款同期美军轰炸机:B-17、B-29。该机的海上巡逻型被美国海军一直使用至1951年。(关于其作为反潜巡逻机的使用,可参见本号另一篇文章:《道义与罪责——拉科尼亚事件简述》)
B-24是美军参加欧战之初的主力轰炸机,其通用型获得了一致好评。尽管其在飞行控制、低速飞行、最大升限、机体强度等方面不及B-17,却还是获得了美国陆军航空兵高层的青睐。有趣的是,基层飞行员飞过B-17后大部分会选择后者。
B-24最高量产型(J型)模型,可见其机头很有特色的可转动双联装机枪炮塔。
B-17“空中堡垒”重型远程轰炸机,该机大多数都用在欧洲战场,有少量早期型号参加过太平洋战争。作为波音公司的第一款四引擎轰炸机,因其出色的性能,也成为了该公司代表作之一。该机总产量12731架,略逊于B-24。英国皇家空军曾经订购过少量该机早期型号(约20架)。图为B-17产量最高的G型(最终型,约8680架)。
B-17机组标准配备10人:飞行驾驶(机长)、副驾驶、领航员、轰炸投弹手(兼机首机枪手)、飞行机械师(兼机背机枪手)、无线电操作员、机身侧机枪手×2、机腹机枪手、机尾机枪手。图中B-17为F型,是量产数排第二的型号(3405架),大范围的使用在1942-43年的对德轰炸。1944年后逐步被G型替代,但仍有相当部分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
B-17F,图中可见机腹双联机枪朝下的球形炮塔,那里是B-17机组工作环境最艰苦的岗位,也是阵亡率最高的岗位之一。该位置不但易遭德军战机攻击,而且由于其特殊设计,蜷缩在狭窄炮塔中的机枪手往往很难在坠落或遭遇事故时及时逃生。不过,也正是该炮塔的存在,提供了B-17全方位几乎无死角的防御火力,加之坚固皮实的机身结构,这才有了“空中堡垒”(或:飞行堡垒)的绰号。
炸弹舱门打开的B-17G。单机最多一次可携带7983千克炸弹(实战中正常情况下不会满载),远超德国空军最大轰炸机(He-177)的载弹量。B-17一共在欧洲大陆战场投下了64万吨弹药,为战争期间所有美军轰炸机投掷总量的40%多。
B-17的轰炸投弹手(机首最前)、领航员(投弹手身后)位置。机首右侧可见一挺12.7mm口径的M2“勃朗宁”航空机枪,由投弹手在需要时操纵。
从领航员座位看机首布置,可见空间比较宽敞,各方位观察窗为机组乘员提供了尽可能大的视角。
轰炸投弹手位置视角,可见正前方的“诺顿”轰炸瞄准器。这是二战期间美军重型轰炸机上装备的真正的“独一无二”的秘密武器。其结构性能在当时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列为机密。
博物馆收藏的“诺顿”轰炸瞄准器。美国军方为它的研发投入了15亿美元(当时研发的曼哈顿计划投入约为30亿美元),并对其寄予厚望。“诺顿”研发者声称其能确保将炸弹从5000米高度精准投入泡菜桶中。尽管后来实战证明这宣传过于夸张,但该装置确实大幅度提升了在高空水平轰炸的准确率。一名经验比较丰富的投弹手可以将参数表格中不同作战环境的数值输入瞄准器的模拟计算器,瞄准器中特殊设计的稳定跟踪装置会根据计算后的数值调整角度,引导投弹手完成轰炸。由于欧洲的气候环境多变,加之对手的各种干扰,很多时候会影响到轰炸机群对目标的准确空袭,但该装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普通肉眼或光学瞄准镜的误差。1945年美军就是用该装置瞄准后在广岛投下的。虽然美国海军认为其依然有诸多不足,并因此继续采用精度更高的俯冲轰炸,但陆军航空兵对其有着很高评价。美军要求轰炸机乘员必须确保在敌占区坠毁前销毁该装置,以防落入敌手。德国在二战期间也研发了类似于“诺顿”的装置,但性能无法令人满意。“诺顿”装置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也依旧被大量使用,其最后一次参战是1967年美军在越南的轰炸行动。此后,由于雷达瞄准技术的迅速发展,“诺顿”装置也成为了历史。
从机长坐席看B-17左翼发动机。B-17装备了四台单台1200马力的机械增压发动机,最大平飞速度462公里/小时,巡航速度293公里/小时,携带3000公斤炸弹的情况下可飞行3200公里。配备氧气供应装置的该机最高升限可达10850米。
“兰开斯特”MK-Ⅰ——MKⅢ轰炸机线年正式服役,是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拥有的最大、最重要的战略轰炸机。该机在执行对德国的夜间轰炸任务中展现了其出色的价值。1943年5月摧毁德国鲁尔工业区三座水坝的行动让其更是名声大噪,更获得了“水坝克星”(Dam Buster)的绰号。这种飞机由于在量产型中取消了机腹炮塔,因此在防御德军夜间战斗机时有了致命死角。不过好在夜间目视搜索本就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因此英国人并没有认为这是很大问题。该机在航程、载弹量方面均优于B-17,甚至执行特殊任务时高达9.5吨的载弹量令美军的B-29都略逊一筹。该机曾经多次在夜间轻轻松松完成远至柏林的轰炸任务,在战争中后期一次次令德国各个城市的夜空陷入火海、犹如白昼。该机各型号总产量7377架。最后一架兰开斯特一直服役到1963年才在该机另一家使用者加拿大空军退役。
“兰开斯特”轰炸机是英国皇家空军夜间轰炸的主力,也是战争期间德国人在深夜的噩梦。
美军第一次对欧洲大陆的空袭却并非发生在德国,而是针对德国盟友罗马尼亚著名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区及附属炼油厂。
美军对罗马尼亚的空袭动用的是B-24轰炸机,而此刻在英国,一支装备新型号B-17的航空队——第8航空队也刚刚组建,这支部队将担负未来轰炸德国的主力任务。
1942年8月17日,第8航空队所属的第97轰炸大队出动6架B-17E完成了第一次出击,当天在皇家空军“喷火”战斗机的护卫下,袭击了位于法国西北部近海城市鲁昂附近的火车调度场。
普洛耶什蒂油田是欧洲最大、开发历史最悠久的油田,早在1857年就建立了第一座炼油厂。整个油田厂区宽达9公里,排列着12座炼油厂。该油田是二战期间轴心国最依赖的燃料供应地,德国三分之一、意大利全部的石油供应均来自于此。图中是该油田20世纪初的风貌。
普洛耶什蒂油田位置及美军轰炸机群飞行路线。由于罗马尼亚、德国空军的高效拦截,加上德军部署在油田区的高射炮干扰,盟军数次对油田的轰炸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同时也付出了很大代价。
“喷火”战斗机是战争期间英国皇家空军最有代表性的战斗机,也是最主要的一款战斗机,总产量约为20300架。该机是德国空军主力战斗机Bf109最大的对手,双方的较量一直贯穿整个大战。该机的改进型号一直生产到1949年。由于其绝大多数型号航程有限,无法为盟军轰炸机提供远程护航。
不过德国人随后很快加强了西线在袭击法国西北部的一座飞机组装厂时,就遭到了德军战斗机拦截,尽管有皇家空军战斗机护航,仍然被击落了2架。这是第8航空队的第一次战斗损失。
10月,美军组织了更大规模的一次袭击,108架B-24轰炸机轰炸了法国北部临近比利时的重要城市里尔的炼钢厂。德国空军动用了新型的Fw-190战斗机实施拦截,击落4架对方轰炸机,自身也损失2架。
从这时间开始,每个月都会有多个装备B-17的大队和至少1支装备B-24的大队完成组建部署到英国,同时还有装备P-38双引擎战斗机的大队入驻。第8航空队的力量不断壮大,到该年11月,新型P-47战斗机也装备到位。
但随着盟军在西北非登陆,为支援作战,一些第8航空队的单位被抽调到阿尔及利亚,暂时削弱了其针对欧洲大陆的力量。
此时第8航空队有4个B-17大队、2个B-24大队、1个由英军负责的战斗机大队。
Fw-190战斗机是德国空军二战期间主力战斗机之一,1941年夏开始服役,有多个衍生型号,总产量超过20000架(包括约6000架战斗轰炸型)。该机采用了与此前德军主力战斗机完全不同的发动机,经过一直在改进后可以胜任制空、对地攻击、侦察、护航、夜战、反舰等多种任务。该机因出色的性能被认为是二战期间最优秀的战斗机之一,也是许多德军王牌飞行员获得一次次战绩的技术保障。尤其是到战争后期,当Bf109面对盟军新型战斗机逐渐力不从心时,该机仍然能够保持技术上的均势,甚至在面对某些对手时仍然占优。该机在战后被土耳其空军一直使用到1949年。
P-38“闪电”双引擎战斗机是美国陆军在二战期间最广泛使用的一款战斗机,1941年开始服役,总产量10037架。该机是二战期间单座战斗机中自身重量最高的一型。此外,该机还有着多项世界第一,如:第一款采用前三点起落架的战斗机、第一种大量使用不锈钢材料的战机等。该机也是美国唯一一款从珍珠港事件到战争结束一直在生产的战斗机。该机外形设计很独特,辨识度颇高,并且用途广泛,可以执行多种不同任务。尤其在西南太平洋,该机获得了一连串令人瞩目的战绩,最著名的就是长距离跨海拦截日本海军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行动。日军称其为“双胴恶魔”。在欧洲战场,该机取得了陆军航空兵对德军的首个击落战果,并且是第一型深入柏林上空的美军战斗机。德国人给其起了“叉尾妖怪”(Der Gabelschwanzteufel)的外号。尽管该机有着堪比单引擎战斗机的高航速(最高666公里/小时),和较远航程(携带副油箱可达3000公里),但在欧洲战场该机却不如在太平洋那样如鱼得水。究其原因是其独特的外形设计,在寒冷的欧洲高空飞行时由于驾驶舱距离发动机间隔较大,导致供热不足,飞行员容易因低温而影响操作,甚至会出现冻伤。此外,其发动机在高空低温情况下会发生故障。虽然这样一些问题在后续改进型号中得到了解决,但那时美军已拥有了更适合、更先进的战斗机。中国空军在抗日战争后期也曾装备过这款战机。
P-47“雷电”战斗机是美国陆军在二战中后期的主力战斗机之一,以总产量15686架力压P-51系列,成为美国战斗机生产最多的一型。其D型更以12602架变成全球军用飞机单型号产量之冠。该机也有着辨识度很高的外形,粗大壮硕的体型又拿下同时期最大、最重单引擎战机的桂冠。不过该机由于配备了大尺寸螺旋桨和2500马力发动机,使得其最高速度仍然可达689公里/小时。尽管该机在中低空空战中机动性稍差,但美军飞行员常常采取高空俯冲的战术,加上其多达8挺12.7mm口径机枪的强悍火力,在与包括日本飞机的交战中仍旧能获得胜利。由于其机身结构强韧,关键部位均有厚重装甲,因此该机生存力颇高,在欧洲战场经常可带着满身弹孔返回基地。战争后期,该机还有携带炸弹、火箭的对地攻击型。美军许多欧洲空战尖子都是驾驶这款战机开始的王牌之路。该机在战争后期特殊情况下有过击败德军Me262喷气式战斗机的纪录,在欧洲战场共击落轴心国3752架各型飞机。中国国民政府在二战后曾接收装备102架P-47D型,此后有5架在服役到1950年。尽管其性能强劲,但作为护航战斗机,由于机动性的欠缺,并不足以保护轰炸机群的安全。
尽管战力被分散,第8航空队仍然在1943年1月27日实施了对于美军堪称里程碑意义的一次昼间空袭——64架B-17第一次轰炸了德国本土,目标是北部重要港口威廉港。
德国空军第1战斗机联队实施了拦截,虽然击落美军3架轰炸机,自身却损失了7架。
4月7日,106架B-17空袭德国西北部重要城市不莱梅的“福克—沃尔夫”飞机制造厂,行动损失了16架“飞行堡垒”。
随着突尼斯战役进入尾声,北非战事大局已定,此前支援该地区的第8航空队轰炸机单位回归英国,而此时在美国本土新组建的5支轰炸大队也抵达,使得第8航空队的战力再度增强。
到1943年8月,又先后有5个轰炸大队和3个装备P-47的战斗机大队加入航空队序列。
不过,同时期德国空军也意识到了威胁,加强了防空力量,组建了新的专门针对美军轰炸的战斗机联队。
6月3日,德军一天之内击落了26架空袭北部港口基尔和不莱梅的美军轰炸机(当中有22架是由刚刚到达英国的新飞行员和经验并不丰富的机组操纵)。
接下来的一个月,美军轰炸机遭遇了更大的损失,有128架B-17被击落或报废。
但是,美军轰炸机飞行机组仍然士气不减,因为他们确信对手的损失更大。美军战报称在空袭过程中击落了多达545架德国战斗机。
几百名轰炸机机枪手和战斗机飞行员在空中厮杀,面对交织的火网很难准确判定,因此许多击落报告是重复的。实际上,当月德国空军战斗机损失只有40架左右。
随着北非战事的结束,许多原来驻扎地中海战区的德国空军战斗机单位撤回本土。同时德军还从东线调回一些部队加强西线空中力量,同时新整合了重型战斗机部队——装备双引擎战斗机的单位将专门负责德国控制区的防空任务。
另外,西线德军空防迅速增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刺,那就是7月间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遭遇一连串空袭,英国皇家空军的夜间燃烧弹轰炸和第8航空队的昼间交替不间断轰炸将这座德国北部最大港口城市几乎夷为平地。
对汉堡的空袭不单单摧毁了许多德国工厂,更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许多人无家可归,这对于人心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德国人开始质疑当局是否有能力遏制盟军的轰炸。作为应对,德国空军必须加强西线的力量。(关于轰炸汉堡的情况,参加本号另一篇文章:
8月1日,第8航空队部分仍然驻扎在北非的部分B-24与属于第9航空队的B-24共178架对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区再次发动了空袭,这次行动有57架未能返航,另有大量轰炸机不同程度受创。
8月17日,美军B-17机群空袭德国南部雷根斯堡的梅塞施密特飞机制造厂,之后飞往北非的基地降落;而以北非为基地的轰炸机群则前往轰炸德国中部工业城市施韦因富特,而后在英国机场降落。
轰炸雷根斯堡的编队被德军击落24架,而轰炸施韦因富特的编队因目标上空低云密布无法有效轰炸,且遭到德军飞机攻击后被击落36架。一天之内,损失60架重型轰炸机,这损失率让美军着实难以接受。
10月9日,准备降落苏联机场进行“穿梭轰炸”的美军轰炸机在波兰空域损失28架;
10月19日,空袭德国西部城市明斯特的行动又损失30架,其中一个轰炸机大队的12架全部被击落;
10月最后一天,再次空袭施韦因富特,又有60架轰炸机没能返航——尽管这次空袭也摧毁了当地约67%的工业轴承产能。
美国人逐渐意识到,假如没有有效的护航,单独依靠轰炸机编队已经越来越难以防御德军的各种拦截,此前的损失还会继续增加。虽然盟军的轰炸也给予德国军工生产、空防力量以沉重打击,但是慢慢的升高的轰炸机损失加上伴随的大批机组人员损耗会影响后续的作战顺利实施。
美军此时的两种护航战斗机P-38和P-47在这一年底又连续遭受较大损失,11月间有至少18架P-38和14架P-47(另有16架被重创)被击落。
11月1日,组建了新的第15航空队,主力驻扎在新解放的意大利南部基地,该部队主要担负对德国南部、奥地利的空袭任务。
美军也采用了此前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的导航雷达系统——H2S/H2X。这套系统能引导轰炸机群在云层中飞行,袭击对手的目标。这样一来提高了隐蔽性,使得德军战斗机拦截难度增加,从而能够减少部分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为这批轰炸机护航的战斗机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身影——P-51B战斗机。
其实早在本月5日,P-51就已完成了首秀,此时这种飞机尚未展现多么出众的潜力,但很快其表现就让人刮目相看并寄予厚望。
英国皇家空军装备P-51的第一支战斗机大队——354大队在年底被借调配属给第8航空队。1944年1月5日,在当天的一场空战中,该大队取得对德军18:0的战绩。
到这个月底,美军战斗机部队声称击落45架德军战斗机,自身损失14架。这当中多数都是装备P-51的部队取得。
P-51“野马”战斗机是二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兵最出色的战斗机,也被许多权威评论誉为是二战最出色的战斗机,该机被认为在各项性能指标上都达到了最完美的平衡,也将活塞螺旋桨战斗机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然而该机在研发之初并未受到重视,在后续型号配备了英国梅林发动机后,该机先进的进气配置与总体布局将性能发挥到了最高,也最终成就了一代名机。事实上P-51并非在所有性能指标上都出类拔萃,在美军内部评选中,就在高空性能上输给P-47,屈居第二,甚至就连“喷火”战斗机的高空飞行指标也不输于P-51。然而,凭借其极高的实用性和出色的平衡性,该机在战争后期发挥的作用力压其他同类战机。尤其是当盟军迫切地需要一种拥有长航程、出色制空能力的战斗机时,它的到来完美满足了一切需要。图中的P-51B型的到来,让美军在与德国空军战斗机对抗中有了一件足以改变战局的利器。尽管P-51B此时还无法对德军战机形成全面优势,但其巨大的改进潜力让人们看到拥有一款最理想的护航战斗机将不再遥远。
盟军气象专家在2月19日预测到将有一片广阔的高气压出现在德国本土大部分地区,这将带来一段适宜的好天气。
为了这次行动,第8航空队集结了21个B-17大队、9个B-24大队、17个战斗机大队;第15航空队则有4个B-17大队、8个B-24大队、4个战斗机大队随时待命出击。
第8、第15航空队分别拥有984架、500余架四引擎重型轰炸机,准备对德国境内的目标实施昼间集中轰炸。
1943年夏季,盟军的多次集中轰炸行动都会受到大批德国空军战斗机拦截、围攻,最多时德军一次能同时出动多达500余架战斗机,给盟军轰炸机部队造成了惨重损失。
盟军情报机构评估后认为,德国飞机制造工业每月可以生产多达2000架以上的飞机,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行动降低这一制造能力。
德国东部莱比锡、南部雷根斯堡、维也纳新城一带的航空工业中心区被证明很难摧毁,一定要采取更多行动才能收到成效。
19日夜,皇家空军轰炸机部队就率先开始了行动,对位于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的容克斯飞机制造厂进行猛烈轰炸。
20日一早,天气如事先预报的那样良好,美军轰炸机群从英格兰各个机场起飞,按不同目标实施空袭。
第一批417架B-17和272架B-24在几乎全部可用的远程战斗机护航下,沿着前一晚皇家空军的航线,飞往各个目标空域。
这次行动,美军轰炸机群第一次获得了P-51B“野马”远程战斗机的全程护航。
此前,美军轰炸机由于没足够航程的战斗机,只能获得出发阶段的半程护航,而后在深入德国境内单独依靠轰炸机自卫火力保卫自身安全。
飞行途中,有117架B-17和28架B-24因为种种原因返航。但这支庞大编队仍然还有544架轰炸机朝着德国腹地飞去。
其中,239架B-17集中轰炸了位于莱比锡附近的机场和飞机制造厂,位于这里的梅塞施密特飞机制造厂遭到严重破坏。
当天稍晚,又有319架B-17从英国飞往德国北部,轰炸了那里的机场和港口城市罗斯托克。
20日当天,美军损失13架B-17和8架B-24。尽管还有242架轰炸机不同程度受创,但这当中仅有5架受伤严重。
668架P-47、94架P-38、73架P-51B组成的庞大护航机群让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美国人事后宣称以2架P-47、1架P-38、1架P-51的代价,击落德军61架战斗机。
美军轰炸机机枪手也声称击伤了65架德军战斗机,不过他们的这一数字很难得到证实。
此时,德国空军在本土及周边地区共集结有至少1000架各型战斗机用于防卫盟军空袭。
Bf-109是唯一一款德国空军在战争期间一直不间断生产的战斗机,也是德国空军最具代表性的飞机(没有之一)。从1935年首飞,到1937年正式服役起,该机参加了二战期间德国所有战场的行动。1937年11月,该机还在飞行展示中创造了610.55公里/小时的当时最高飞行时速纪录。在欧洲战场,当时只有英军的“喷火”战斗机能与之抗衡,而109则在火力、发动机性能上略胜一筹。1942年,Bf-109的经典型号G型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该机战术性能达到最高,之后还发展出对地攻击型。Bf-109在战争结束后仍然被一些国家接着使用或仿制,以色列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就使用了由捷克生产的Bf-109。1953年西班牙还以其为蓝本,搭载英国梅林发动机生产了最后一批衍生型号。Bf-109总生产量超过了35000架,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战斗机。不过,Bf-109也有不少问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其起降操控性不佳,对技术方面的要求很高,许多飞行事故在该机降落期间发生。1944年美军轰炸机面对的主要是G型(如图)。该型号甚至还被部分采取了特殊战术的单位用于夜间防空作战。
从意大利南部起飞的第15航空队出动126架B-17,准备空袭雷根斯堡的德军飞机制造厂,但由于阿尔卑斯山脉附近空域气温过低而取消了行动。
21日,617架B-17、244架B-24再次从英国出发,尽管又有大批中途返航,但仍然有588架轰炸机在542架P-47、69架P-38、68架P-51B护卫下飞往德国北部地区各个目标。
这一天目标空域云层较厚,但空袭机群依靠装备导航雷达的引导机群还是成功轰炸了大部分目标。
这一天,美军仅有13架B-17、3架B-24被击落;另有7架在返航途中坠毁,其中2架是在云层中发生碰撞。此外,有105架返航轰炸机不同程度受损。
护航战斗机部队宣称以战损2架P-47(另有3架返航途中坠毁)、3架P-51B的代价击落德军战斗机33架。
行动开始头两日,虽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但总的来说美军轰炸机部队的行动可谓成功。
但由于天气预报并不准确,导致飞往施韦因富特的333架B-17未能实施轰炸,抵达目标空域前就受命返航。
另有177架B-24前往德国荷兰交界地区,不过有高达103架因种种原因被迫提前返航。但是,仍有74架在德国占领下的荷兰奈梅亨地区错误轰炸了居民点,本预定摧毁的被德军利用的火车站就没有损坏(该地距离德国边境很近)。
这次误炸造成数百名荷兰平民身亡,给此后造成了相当一段时间的不利影响。荷兰邻近德国边境的阿纳姆、恩斯赫德也有近百名平民因空袭丧生,空袭还造成大量民房被毁,约700人无家可归。
为此盟军司令部下达不得在邻近荷兰边境30公里内的德国领空进行轰炸的命令。
德国占领当局企图利用这一不幸事件在荷兰发起仇视盟军的宣传,但事后证明效果并不明显。
当天,289架B-17又受命飞往德国北部,又有近一半中途返航,其余飞机轰炸了部分德军机场。最终有38架B-17被击落,145架受创,4架返航途中坠毁。
22日的空战,美军战斗机部队宣称击落德军飞机57架,自身损失8架P-47、3架P-51B;另有12架P-47、6架P-38、3架P-51不同程度受损。
这一天后,美军第56战斗机大队(狼群大队)在对德军作战中达到了250架击落记录,成为拥有最高战绩的单位。
不过,当天第15航空队的行动并不顺利,前往轰炸德国南部各个目标的118架B-24和65架B-17遭到德军飞机拦截,有14架B-24、5架B-17被击落。德军没有损失。
23日,天气变得更差,第8航空队无法实施大规模行动。第15航空队的轰炸机试图袭击位于奥地利的奔驰飞机发动机制造厂,但有17架轰炸机、8架战斗机被击落。
24日,天气放晴,美国人准备利用这难得的有利条件展开一次全面空袭行动。第8、15两个航空队将同时出击,给予德国最大打击。
304架第8航空队所属B-17从英国出发,飞往德国北部和东部地区,而且这一次美国人没有配属护航战斗机。最终有295架袭击了罗斯托克等地的目标。不过,由于目标区又被云层笼罩,轰炸机群不得不借助雷达系统指示坐标,这一来使得轰炸精度还是降低了不少。但随之遭遇的德军拦截也弱了许多,只有5架B-17被击落,另有60架不同程度受创——大多数是因德军高射炮群所致。
与此同时,另有266架B-17飞往德国中部,对他们熟悉的老目标施韦因富特进行轰炸,最终有238架到达目标空域。
这批轰炸机虽然没有遭到太大损失,只有11架B-17被击落,却有高达160架不同程度挂彩。
轰炸机机枪手们也没有像以往那样夸大战绩,只承认击落德机10架,另有1架疑似战果。
德国空军防空部队装备有大量不同口径、不同针对性的高射炮。这些高炮被部署在德国各个重要城市、工厂、交通枢纽周边,给盟军轰炸机造成了较大威胁,很多时 候干扰了机群的空袭,还可以给其带来较大损失。以上图中的是最著名的一款中型高射炮——88mm口径炮,该炮除了防空外在各个战场、不同作战中都发挥过威力。
第8航空队所属的另外239架B-24同样空袭了德国中部,其中169架轰炸了小城哥达——这里有一家专门制造Bf110战斗机的工厂。
这波编队的行动就没那么顺利了,机群抵达目标空域时发现与之前预报的天气截然相反,引导飞机也出现错误操作,导致整个编队行动脱节,加之遭到德军飞机拦截,共损失了33架B-24。唯一可以欣慰的是机群的炸弹大部分都比较准确投掷在了目标区域内。
当天,美军还是在晚些时候出动了战斗机群,与拦截轰炸机群的德国空军战斗机展开空战,不过战绩并不突出,仅宣称击落德军飞机34架(还不如轰炸机部队宣称的数字高),自身损失4架P-38、4架P-47、2架P-51,还有11架不同程度受创。
Bf-110双引擎战斗机是战争期间德军主力重型战斗机,在战争初期发挥了很大作用。除去护航、制空等任务外,该机还经常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不列颠空战期间,该机表现无法令人满意。之后该机退出了一线作战,作为支援战机使用。战争中后期,该机在夜间防空战斗机的岗位上展现出不凡的能力,成为夜间防空作战的绝对主力机型。德国空军头号夜战王牌就是驾驶这种战机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战果(164次出击/121架击落纪录)。另外,该机在昼间作为拦截机,对美军轰炸机作战时也表现平平。Bf-110总产量为6170架。
基地位于意大利南部的第15航空队出动87架B-17飞往奥地利中北部城市斯太尔——这里因为一座著名的兵工厂而闻名,只不过这次美军目标是戴姆勒的零配件工厂。
同一时间,还有27架B-17飞往德军控制下的意大利东北部港口阜姆(今克罗地亚里耶卡),对那里的一家炼油厂和鱼雷制造工厂进行牵制性空袭,以分散敌人的空中拦截力量。
但德国空军的反应也非常迅速,第一批20架Bf109战斗机在美机距离目标区还有160千米的地方就实施了拦截。待轰炸机群抵达目标空域时,德军已经有多达110架各型拦截战斗机在此等候了。
德军双引擎重型战斗机迎着美军轰炸机编队,齐射出机翼上挂载的空对空火箭,而后也像单引擎战斗机那样做出各种机动,用自身机炮、机枪向机群射击。
第15航空队的所有P-38(3个大队)都出动,被德军击落3架,他们据称击落了德军8架重型战斗机、多架Bf109。
24日一天,美军共在各个空中战线架,虽然惨重,却也可接受,因为不但基本完成了轰炸任务,也对德军战斗机部队给予了沉重打击。
25日破晓,各战线报告天气良好,美军轰炸机群再次同时从英国、意大利出发,目标仍旧是德国本土南部各地的飞机制造工厂。
护航战斗机群由73架P-38、687架P-47、139架P-51B组成,空战中击落28架德军飞机,其中14架战果属于装备P-51的部队。
美军战斗机损失1架P-47、2架P-51B,另有6架P-47不同程度受损。
不过,从意大利出发的轰炸机群还未飞越阿尔卑斯山就遭到了100架左右德军飞机的拦截,美军轰炸机编队先头的45架B-17只有24架抵达目标空域。轰炸机机枪手宣称击落40架德军飞机,6架疑似击落。随后到达的主力B-24机群以相当高的精度投掷了炸弹,有4架被击落;20架遭到德军高射炮攻击,不同程度受创。
由85架P-38、40架P-47组成的护航编队越发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片空域损失了3架P-38、1架P-47,只击落德军2架Bf110,另有疑似战果1架。
到25日,此次任务结束时,第8航空队损失97架B-17“空中堡垒”轰炸机、40架B-24“解放者”轰炸机、20架包括“野马”战斗机在内的各型飞机,这些飞机占该航空队约21%的战力。
此外,这一周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也出动了大批轰炸机,一如既往实施夜间轰炸,共损失131架,约占5.7%的总兵力。
B-17G轰炸机的机组人员,在历时三年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中,第8航空队不仅给德国造成巨大的打击,自身的伤亡同样惨重。对德作战期间,能完成服役期的机组人员不到四分之一。1942年8月至1945年5月期间,第8航空队执行了10631次飞行任务,损失了4145架B-17飞机,每架飞机上都有这样的10名机组乘员。依规定,完成25次轰炸任务后的机组就可以退役回家,然而在1943年下旬,第一批到达英国的机组人员和装备更替率高达400%,中期补充的飞行员也没几个能活下来,完成25次飞行任务后全身而退就像天方夜谭般困难。
26日,冬季的严寒还未退去,天气也开始变得恶劣,盟军的此轮行动也宣告终止。
五天时间里,美国陆军航空兵、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共出动轰炸机8148架次,投掷炸弹19177吨。这当中,第8航空队出动3300架次,投弹6000余吨。
经过评估,德国与飞机制造业相关的设施有约68%被摧毁、破坏,对技术兵器生产至关重要的轴承工业生产遭到有效削弱。
不过,经过德国军备部门的高效努力,采取如疏散生产线月间德国的飞机制造再次达到新高。
必须指出的是,总体上由于此时德国军工部门已经分散了部分其包括飞机制造厂在内的大批军火生产设施,因此在被称为“Big Week”的此轮轰炸中,计划中对德国飞机制造工业的打击仍然并未达到预期。
德军方面,本土防空战斗机部队共损失262架飞机,250名机组成员伤亡,其中飞行员约100名(德军本土防空战机相当数量是双引擎重型战斗机,单机有2-4名机组成员)。
但是,这样的损失对于本来就严重缺乏战斗机飞行员的德军来说还是不可弥补的损失。
尽管德军战斗机部队也通过新的拦截战术锻炼了部队,试验了许多新战法,但由于大批有经验飞行员的损失和不能及时补充,对后续作战仍造成很大影响。
最终,“Big Week”行动增强了盟军对德战略轰炸的信心,获得新型战斗机护航的轰炸机部队更加敢于冒着德军强大防空火力的干扰和战斗机的阻击,深入其腹地实施更多大规模的昼间轰炸。
事实证明,这些轰炸将对摧毁德国的战争潜力,削弱其军工生产、运输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来说,这轮轰炸无愧“重要的一周”称谓。
1944年5月,采用气泡形座舱罩的P-51D型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该型号还装备了带有新型机械增压装置的发动机,配备了6挺12.7mm口径机枪,翼下挂载火箭发射槽,扩容后的机身油箱赋予这款战斗机超远航程,挂载副油箱后,可以为深入德国腹地,最远至德国东部的轰炸机提供全程护航。P-51D的加入让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倍感压力,此时盟军空中力量除了在数量上拥有非常大的优势外,在此前稍逊一筹的战斗机上也实现了反超。德国空军司令戈林在战后坦言:“当我看到P-51出现在柏林上空,我知道大势已去了”。P51D总产量为8156架。P-51的各个型号总产量是15466架。P-51D也在二战后装备了中国空军和。该型机最后还曾出现在朝鲜战争中。
目前俄乌双方仍在库尔斯克方向展开激战。库尔斯克州位于俄罗斯西南部,与乌克兰接壤,其地理位置使得这一地区成为俄乌冲突中的重要战场。特朗普3月14日早一点的时候发文说,数千名乌克兰士兵正被俄罗斯军队“完全包围”,处境很糟糕,“我强烈要求普京总统饶他们一命”。
计划接回滞留美宇航员的“龙”飞船发射升空,预计不早于3月19日重返地球
当地时间3月14日晚,北京时间今天(3月15日)清晨,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把“龙”飞船及4名宇航员送往国际空间站。按照计划,这4名分别来自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的宇航员将在空间站停留大约6个月。
近日,网上热传菲律宾在我国南海海域非法“坐滩”军舰浓烟滚滚的视频,引发着火与消防演习的猜测。经获取独家视频与多方探寻得知,实际是菲律宾船员在船上燃烧生活垃圾。
美方称“中国可能正在建造大型核动力航母,与美军航母吨位相当”,国防部回应!(剪辑:鲲鹏)
北京一别墅由9000万元降价到1500万元?业内:不可能,应该是“降了1500万元”
【央视首次曝光!歼-20发射新型导弹 “超视距”打掉3架“敌机”】歼-20搭载某新型空空导弹,在超视距空战演习中一次击落3架“敌机”。
日前,经黑龙江省委批准,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对双鸭山市政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于长海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广东新晋61家“单项冠军”!3月14日,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新质生产力系列报告之2024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科创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聚焦155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1.46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伴随国家安全教育的不断深入,全民维护国家安全意识慢慢地加强,慢慢的变多的快递从业人员能够关注辨别禁寄物品、可疑人员,积极向国家安全机关反映,为及时遏止非法寄递,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财政部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明确,2025年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作为占退休群体80%以上的企业退休人员,许多人关心:若当前月养老金为4500元,能否在本次调整中实现150元的增长?答案可能比直觉更复杂。